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正确把握不起诉条件 努力实现“五个统一”/付克非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6:21:15  浏览:87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正确把握不起诉条件 努力实现“五个统一”

付克非 刘有道


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背景下,怎样把握不起诉条件,实现高检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所要求的五个“有机统一”,这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新课题。我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我们通过规定不起诉案件硬性标准、不起诉案件层层审查、不起诉案件检委会讨论决定三项机制,确保不起诉案件的质量,实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所要求的五个统一。2007年,我院办理不起诉案件22件,共对31名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作了不起诉处理,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是制定工作规范。我们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仙桃市人民检察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试行)》,实施意见对于一般交通肇事案件,亲友、邻里、同学、同事之间因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人轻微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的,一般不起诉;对犯罪情节较轻,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有认罪悔罪表现的,可以根据情况决定不起诉;对于罪行较重,但主观恶性不大,有认罪悔罪表现,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和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不大,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起诉。2007年,我院办理的22件不起诉案件中,交通肇事案件6件6人,未成年人抢劫犯罪案件4件11人,故意伤害案件3件3人,赌博案件2件2人,职务犯罪1件3人,其他案件6件6人。这些案件都是犯罪情节较轻,法定刑在三年以下,均符合高检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及《仙桃市人民检察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具体实施意见(试行)》的规定,既没有超过法律的规定,又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依法从宽的要求。
二是层层审查把关。由于相对不起诉案件存在一定的办案风险,为了确保案件质量,我们在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前,对不起诉案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决定作出后是否会引发社会矛盾而出现不安定因素,进行严格审查,由案件承办人、科长、分管检察长层层审查把关,确保案件不出现质量问题。审查的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不起诉基本条件;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真诚认罪、悔罪;涉及赔偿案件民事和解,当事人双方是否达成有效地和解协议;确认损失赔偿、经济赔偿是否兑现;听取被害人意见,被害人是否要求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走访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平时表现是否良好。
通过层层审查把关,为检察委员会最终讨论决定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有效地降低了相对不起诉的风险。
三是检委会讨论决定。根据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试行)》的规定,我院对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决定不起诉的案件,严格把握案件质量标准,通过审查后认为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一律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委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不起诉,2007年报检委会讨论的24件拟作相对不起诉处理的案件中,有22件31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有1件1人作出了起诉决定,对1件案件中的2名犯罪嫌疑人作出区别对待,根据罪行轻重分别作出起诉和不起诉决定。
通过以上作法,我们较好地做到了“五个统一”。
一是实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对违法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教育的方针,我们在办理不起诉案件过程中也遵循了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特别注重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在2007年办理的不起诉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件18人,占全部不起诉案件的50%以上。如我们办理的范某等四人抢劫案,四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初中在校学生,为了上网玩游戏,初次抢劫作案,抢劫对象也是在校学生。事后犯罪嫌疑人家属主动向被抢劫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退赔了赃款,被害人家属也向检察机关请求不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我院在确认犯罪嫌疑人家庭及学校落实帮教措施后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为这四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争取到了继续在校学习的机会。
二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办案中确保“宽严相济”的“宽”与“严”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既不“法外施威”也不“法外施恩”,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07年,我院提起公诉752人,而不起诉仅31人,不到5%。对于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职务犯罪案件,我们非常慎重,全年仅不起诉1件3人。体现了宽严有度的原则。在可诉可不诉案件中,我们把握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如孙某、周某二人涉嫌盗窃共同犯罪,但二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同,检委会研究决定对周某不起诉,对孙某起诉。
三是实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机统一。2007年,我们办理不起诉案件中交通肇事案件6件6人,故意伤害案件3件3人,均涉及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问题,由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符合不起诉的条件,因此,我们把犯罪嫌疑人是否与被害人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是否赔偿到位作为决定不起诉的前置条件,做到了使被害人首先在民事赔偿问题上与犯罪嫌疑人达成协议。如犯罪嫌疑人刘某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案发后,刘某真诚悔罪,及时赔偿被害人97000元,得到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被害人家属主动找到我院,请求对刘从轻处理,我院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刘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双方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都表示满意。
四是实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有机统一。从我们办理的不起诉案件具体适用对象来看,都属于确实需要通过不起诉而回归社会的人。这些人首先在犯罪情节上轻微,对社会人身危险性比较小,回归社会的渴望也比较高,对他们依法做出不起诉处理,可以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2007年,我们对于依法做出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加强与犯罪嫌疑人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系,采取跟踪回访等措施,共同做好对不起诉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挽救工作,这样,既教育挽救了犯罪嫌疑人,在社会上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达到了预防犯罪的发生良好效果。
五是实现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的有机统一。不起诉案件从性质上来说虽然是轻微案件,但轻微案件有时隐藏大矛盾,如不及时疏导,很可能会加深矛盾甚至引发新的、更严重的刑事案件。我院在办理不起诉案件过程中通过延伸办案触角,把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办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促进和解等方式把严格执行法律与执行刑事司法政策有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和负面效应。如我院办理的刘某故意伤害一案,刘某为某渔场副场长,因渔场开发拆迁赔偿问题与渔场职工金某发生纠纷,刘某将金某打成轻伤,此案虽为小案,但容易造成群众与基层组织的对立情绪,激发更大的矛盾,影响当地的开发建设。因此,我院及时建议当地党委做好拆迁赔偿工作,要求刘某积极赔偿金某医疗费用。刘某及时赔偿金某医疗等费用49000元,并赔礼道歉,得到了金某的谅解,鉴于刘某犯罪情节轻微,我院对其作出不起诉处理,这一处理结果也受到了当地党委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的规定,婚姻存续间取得的财产,包括来自一方或双方的父母,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颁布实施,第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联系起来,可以使父母出资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更为客观,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在离婚率和房价一样节节攀升的今天,婚姻法的变动又一次贴着时代的脉搏。

  【案情】

  原告李倩和被告张涛自由恋爱,于2011年1月15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无固定收入,但原告李倩父母是商人,有一个富庶的家庭,婚后原告李倩父母出资为其购买住房一套,登记在原告李倩名下,婚后不久生育一女儿张佳佳,整个家庭其乐融融。然而,幸福婚姻没有过多久,被告张涛渐渐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经常光顾一些娱乐场所,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想到他这些“朋友”经常在烟、酒里惨有毒品,慢慢被告张涛无法自拔,瞒着原告李倩到处借钱甚至以民间高利贷来满足自己的吸毒需求。2011年过年前一天,债主上门讨债,原告李倩知道后,痛苦万分,眼泪顺着脸颊肆无忌惮的飞流而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欠债多达几十万,导致幸福美满的婚姻失去昔日的快乐,为了挽回自己的丈夫,挽回这个家,原告李倩问其亲戚朋友借钱帮助被告还清债务。被告张涛当时也答应不再吸食毒品,但是,好景不长,只忍耐了2个月,又去吸食毒品,经常彻夜不归,对家庭不闻不问。2012年12月14日,被告张涛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2年,现在广西桂林马鞍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原告李倩得知后彻底绝望,带着仅有四个月女儿一起回到娘家生活。2013年3月4日,原告以夫妻感情完全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被告张涛离婚,被告张涛同意离婚,但主张婚后原告李倩父母出资购买的住房系夫妻共同财产,应予以分割,原告李倩认为属于个人财产,法院是否应该认定该产权归夫妻共同财产呢?

  【分歧】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产权归属及离婚时如何分割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 ,将婚后父母出资应该理解为既包括父母支付全部购房款也包括仅支付部分购房款,对出资多少不做区分,只要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就认定为自己子女的个人财产。在本案中,该房产为原该李倩个人财产。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出资进行区分是支付全款还是部分房款,在只支付部分房款的情形下,仍认定该产权为原、被告夫妻共同财产,将父母的出资认定为是对原告李倩的赠与,增值部分也认定为原告李倩的个人财产。

  【评析】

  笔者认为此案件值得讨论研究,最高院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先后出台了《解释一》、《解释二》,而《解释三》的出台,更为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但是在新法适用初期并无案例指导或个案批复等形式予以引导,如何精准的解读《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成为关键。

  首先、笔者认为第一种意见将婚后父母部分出资夫妻二人按揭购房的情形,与婚前一方按揭购房婚后夫妻二人共同还贷这两种情形混为一谈,完全忽视了夫妻身份关系的的特殊性,违背《婚姻法》的立法精神。第二种意见区分了婚后父母为子女购房是全款出资还是部分出资这两种不同情形,但在父母部分出资的情形下,实质上是推定房屋产权区分为父母(以出资额)与夫妻二人(以剩余购房款项)按份共有,是没有法律依据,除非各方当事人依照意思自治进行约定。

  其次、在综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也应对出资进行区分是支付全款还是部分房款,第一种情形,当婚后由一方父母出全款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时,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本案中,如果原告李倩父母是全款出资为原告购买的房产,那么该房产就应当认定为原告李倩的个人财产,张涛无权主张予以分割。第二种情况,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即婚后夫妻购房父母仅支付了部分款项,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则该出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如果双方没有相反的约定,则所购房屋产权和增值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同时在分割房产时可以考虑父母所赠出资对房屋取得所作出的贡献,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予以适当多分。如果本案中原告李倩父母仅是支付了部分款项,那么离婚时,被告张涛可以主张所购房屋产权和增值为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予以分割。

  最后、笔者认为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那个是用自己毕生积蓄,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则会违背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最初意愿,同时也侵害了出资购房父母的财产权。笔者认为作上述理解,不但遵守了我国婚姻法所确立的夫妻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的法定财产制,也与我物权法规定的孳息和增值归产权人所有的原则相符,同时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又考虑到父母的利益,将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人民法院)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西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定政办发[2009]12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驻定有关单位:

《定西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九月十四日



定西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稳步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方便群众办事,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定西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行政服务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窗口和平台,是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改进机关作风的有效形式,是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审批)和其他服务事项的开放式办公场所。

  市行政服务中心应遵循依法、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诚信和充分授权、集中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原则,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第三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实行行政许可(审批)的法律依据、办事程序、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结时间、办事项目“七公开”,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的审批运行方式,改革内部管理方式和管理程序,创新管理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隶属市政府办公室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各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固定场所)的建设和规范工作;

  (二)指导、监督、协调、考核市级各分中心工作;

  (三)负责市行政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

  (四)召集各进驻部门召开并联审批协调会,协调、督促并联审批事项的办理;

  (五)对市行政服务中心部门窗口(以下简称“窗口”)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书面通知进驻部门;

  (六)负责组织窗口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七)负责制定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八)负责统计、整理、汇总窗口行政许可(审批)业务运转情况;

  (九)负责管理和监督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组织窗口规范、高效、优质服务;

(十)受理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处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分中心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等。

  (十一)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按照“相对集中、适当分设、网络控制、统分结合”的原则,采取“1+X”模式。即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存在困难,且具备提供公共服务大厅的部门,设立行政服务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分中心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对进入分中心的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

(三)按月向市行政服务中心上报相关统计资料及分中心运行情况等;

(四)向市行政服务中心报告重大事项;

(五)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通报有关情况,培训窗口工作人员;

(六)受理对分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投诉;

  (七)完成本部门和市行政服务中心交办的其他相关事项。

  第六条 市监察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效能监察中心,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和行政效能工作;受理对中心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投诉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投诉。其人员由市监察局选派和管理。



第三章 分中心管理



第七条 分中心应按照市行政服务中心模式运行。凡设立分中心的部门,要将本部门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非许可审批项目、便民服务项目及相关收费项目全部集中到分中心办事大厅,设置窗口公开办理。

第八条 分中心要公开所有进分中心项目的服务内容、办事条件、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办事结果、投诉方式等。

第九条 分中心应严格实行以下办理制度:一是即时办理制度,对资料齐全、符合规定的申办事项,应当场办结;二是承诺办理制度,对需要现场勘察或申报资料评审的申办事项,要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联合办理制度,对涉及几个部门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受理,报市中心协调,并组织联审联办;四是报批办理制度,对需报上级审批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负责送审办理;五是告知答复制度,对于补办件要一次性告知所有应补充的内容,对退回件作出不予受理的答复。

第十条 各分中心受本部门领导,并接受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

第十一条 分中心审批服务项目的核定与调整,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与实施等,分中心应征求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意见。

第十二条 设立分中心的部门要合理配备分中心管理人员,科学设置服务窗口。要将管理人员的配置、窗口的设置情况,以及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名单及时报送市行政服务中心。

第十三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件过程中涉及分中心的事项,或者分中心办件过程中涉及需要与有关部门联审联办的事项,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协调,主持召开联审联办会议,分中心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四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对分中心就领导重视程度、工作运行质量、办事效率、便民服务状况、政务公开、收费情况、廉政情况等,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测评和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进行监督,并作为对分中心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含直属机构)应按照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首先将与群众关联度大、办事频次高和实施行政性收费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受理。

  第十六条 各入驻部门在窗口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其使用范围为:

  (一)行政机关作出的受理或者不受理行政许可(审批)申请的书面凭证、告知补正申请材料的书面通知、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以及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而不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

  (二)对发往市内的审批批文,窗口统一使用部门审批专用章,与部门行政印章具有同等效力;

  (三)对发往市外和上报的审批批文必须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和加盖行政印章的,各行政主管部门凭窗口审批专用章和签发的意见即到即办。

  第十七条 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行政服务事项,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示。行政许可(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书格式文本应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或其所在部门网站上公布,并允许下载。

  第十八条 各入驻部门对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其他服务事项,应依法制定相应的办事流程。若需调整、变更,应及时告知市行政服务中心。

  第十九条 窗口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所需的时间,应当在办事须知中告知。

  第二十条 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手续的行政许可(审批)申请,相关窗口应当受理,办理期限从受理当日开始计算。

  申请事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说明具体理由,告知申请人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申请。

  第二十一条 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当场或五日内向申请人出具《一次性告知通知书》,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二十二条 窗口对受理或不予许可(审批)事项的申请,应出具盖有本部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对依法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向申请人说明具体理由,出具《不予受理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之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二十三条 窗口受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应当受(办)理。

  对不需要现场勘察、检测、检验、检疫、鉴定、集体讨论、听证、专家论证的,在窗口授权范围内能够决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他行政服务事项,实行一审一核办理制度。

  对程序、条件相对复杂,不能在窗口现场办理的,经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并完成项目有关材料初步审核后,由所在部门内部按法定程序运转、办理,在承诺期内办理办结后,由窗口直接答复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

  对需上报、转报审批的,窗口受理后,由所在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及时上报、转报,并联系办理或者代为办理,待办理完毕后,由部门转窗口,再由窗口向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答复。

  第二十四条 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需要本行政部门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该行政部门可以确定由一个内设机构办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第二十五条 同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依法由本级政府两个以上窗口共同办理的,按下列程序:

  (一)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确定其中一个窗口为主办窗口,其他窗口为协办窗口;

  (二)主办窗口负责受理申请,并抄告相关协办窗口;

  (三)协办窗口分别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核意见;

  (四)主办窗口汇总各协办窗口审核意见后,在法定期限或者在承诺期限内作出决定;

  (五)主办窗口送达决定或者有关证件;

  (六)市行政服务中心或者市行政服务中心指定的窗口,也可以通过召开相关窗口参加的会议,集中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组织联合办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结后,应当将办理结果在法定期限或者承诺期限内通知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并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七条 推行电子政务管理,逐步开展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工作,方便申请人。



第六章 窗口工作人员



  第二十八条 各入驻单位要为窗口工作人员出具授权书,注明职责和权限。窗口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代表入驻部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行使授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审批)职权,承办应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其他行政服务事项;

  (二)宣传、介绍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行政许可(审批)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受(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的有关程序、条件、要求、办结时限等;

  (三)负责接受并答复办事群众和组织的咨询,为办事群众解疑释惑,提供相关服务。

  (四)负责办理本窗口即办件,承诺件、上报件、补办件、联办件和退回件。

  (五)负责本窗口行政审批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六)参加联审会议,代表本窗口会签联合审批事项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 入驻部门选派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公务员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在编人员身份;

  (二)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熟悉本部门的工作职能、业务范围,掌握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审批)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和办事程序,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网络应用知识;

(四)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三十条 窗口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期间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其他工作。在窗口工作时间满1年的人员,如本人自愿、单位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同意,可继续留任。

  第三十一条 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入驻部门双重管理,业务上由所在单位领导,日常工作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监督。

  第三十二条 窗口工作人员应自觉维护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入驻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遵守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规定,文明上岗,遵守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擅离职守。

  第三十三条 入驻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调整、更换、奖惩或临时顶替的,事前应征求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意见,经批准后实施。

  窗口工作人员应将临时党、团组织关系转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党支部管理,参加中心的组织生活。

  第三十四条 入驻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定期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检查指导窗口工作,了解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切实履行职责。

  第三十五条 入驻部门应将市行政服务中心反馈的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窗口工作人员晋升、晋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十六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各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考核。对市直单位窗口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由市人事局单独核定下达评优指标,不占入驻单位名额。省管单位和安定区窗口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向原单位及安定区政府提供考核评优结果。



第七章 收费管理



  第三十七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统一收费制度。各窗口收取的各项费用必须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财政部门商定的银行专门收费窗口缴纳。窗口工作人员应向申报对象开具缴费通知书,申报对象凭此向收费窗口缴费。

  第三十八条 窗口开具缴费通知书时,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审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并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三十九条 经批准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所有收费业务必须在中心办理,对仍回原单位收费的,按违纪处理。



第八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费、设备更新费和窗口工作人员办公用具(品)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严格审批,实行部门财务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正常运转。



第九章 监督与责任追究



  第四十一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对进驻部门及各办事窗口的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审查、决定和办理期限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可以通过投诉窗口,或者与监察部门信息互通和工作协作,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情况的投诉举报,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三条 对不能正确履行行政审批职责,影响行政管理秩序和效率,损害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及其他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窗口工作人员,投诉窗口或市行政服务中心应及时提出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其他行政服务事项,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在本部门或者其他场所受理、办理。对违反规定自行受理或“两头受理”、“多头受理”的,要责令纠正并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转监察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 进驻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府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上级主管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应当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拒不进入或进入后仍在窗口外进行办理的;

  (二)并联审批过程中,相关部门互相推委、延误办理期限的;

  (三)违反规定擅自收费,或未按规定将收费缴入收费窗口的。

  第四十六条 窗口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工作程序,应当直接办理或在法定期限、承诺期限内办结而拖延不办理的;

  (二)违反首问责任制规定,对负责办理的事项敷衍塞责的;

  (三)工作纪律散漫、服务态度恶劣的;

  (四)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第四十七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办事窗口管理松懈、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市政府办公室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组织年度绩效评价,并通报评价结果。

  第四十九条 各分中心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14年8月3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