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9:59:22  浏览:91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广西人大大常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次修正)
广西人大大常委会


(1995年7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2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8年1月
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维护道路运输安全和秩序,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和旅客、货主以及其他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是指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搬运装卸,汽车、摩托车维修,道路运输服务业等。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营业性道路运输,是指发生各种方式费用结算(包括运费、装卸费与货价并计,运费、装卸费与工程造价并计,运费与劳务费并计)的道路运输。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运输车辆和设施、设备参与营业性道路运输活动的,也适用本条例。
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不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其下设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政机构)具体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对道路运输发展实行宏观调控。
第六条 道路运输实行多家经营、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的方针,保护正当竞争。

第二章 开业、变更、停业与歇业
第七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与其经营种类、项目和范围相适应的设施、设备、资金和专业人员等经济技术开业条件。具体标准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提出开业申请。受理部门或者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凭经营许可证到工商、税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准营业。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按照下列规定审批:
(一)外国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申请经营道路运输的,由地区(设区的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二)申请经营出入国境或者出入香港、澳门道路运输的,由地区(设区的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按照两国协定、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三)申请从事零担货物道路运输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地区(设区的市)道路旅客运输的,以及开办汽车大修企业和客货运输场、站(中心)的,由地区(设区的市)运政机构审核后,报自治区运政机构审批;
(四)申请从事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开办营业性教练场或者车辆检测站的,由地区(设区的市)运政机构审核后,报自治区运政机构审批;
(五)申请经营跨县(市)的道路旅客运输、车辆租赁业或者申请经营汽车维护和小修的,由地区(设区的市)运政机构审批。
申请经营前款规定以外的道路运输的,由经营地的县级运政机构审批。
第十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或者合并、分立、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变更、合并、分立、停业、歇业前三十日内,报原批准开业的部门或者机构审批;迁移、改名的,应当报原批准开业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或者合
并、分立、停业、歇业、迁移、改名的,还应到原登记的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一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许可证,实行审验制度。经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经营;审验不合格的,由原审批部门或者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并提请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

第三章 运输车辆
第十二条 运输车辆是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
第十三条 运输车辆必须具备与其承运对象相适应的装备和技术条件,在用车应当保持性能良好、装备齐全,并符合行业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 运输车辆必须向车辆所在地的运政机构领取《道路运输证》,并随车携带。运输车辆过户、转籍必须向原发证机构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装置运输标志。
凡装运危险物品的运输车辆,必须按照国家《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规定装置运输标志。运输标志由县以上运政机构发给。通过城市市区时,应当按照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行驶。
第十六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在用汽车和大修、总成大修以及二级维护竣工的汽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车辆检测站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运输。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报废车辆从事道路运输和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

第四章 道路旅客运输
第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旅客运输、旅游旅客运输、出租汽车和包车旅客运输(以下简称客运)。
第十九条 客运班线、班次、站点及经营区域,按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
有条件的客运经营权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标投标,有偿使用。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条 定班次的客运车辆必须到运政机构指定的站点载客,按照公布的时间发车,不得城镇站点外沿街招揽乘客。未经运政机构批准,客运车辆不得停开、变更班次、站点和班线。
不定班次的客运车辆必须在始发站按顺序载客发车,并服从站务人员管理。
进站经营的客运车辆,客运经营者必须与客运站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客票标明的时间、地点和线路运送旅客,除车辆无法继续行驶外,中途不得无故更换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送。由于客运经营者的原因旅客乘坐车辆的票价低于其所购买的票价时,客运经营者应当退还票价差额。
出租汽车应当按照租车人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并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结算运费。
出租汽车载客后,未经租车人同意,不得招揽他人同乘。
出租汽车不得异地经营客运。空车待租不得拒载。
第二十二条 客运经营者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旅客漏乘、误乘的,应当按照旅客的要求退还票款或者改乘;造成旅客人身伤害或者托运人行李灭失、短缺、损坏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二十三条 旅客必须持有效客票乘车,遵守乘车规定。旅客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车辆及其设施损坏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二十四条 禁止使用拖拉机从事客运。

第五章 道路货物运输
第二十五条 道路货物运输,实行谁受理谁承运的原则。贷主以择优托运,并与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实行合同责任运输。
第二十六条 承运人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和运输的货物。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运输任务实行指令性计划运输,由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保证按期完成。
第二十八条 港口、车站、厂矿、库场等货物集散地,可以建立货物运输配载服务组织,为承托运双方提供服务。货物配载服务组织由所在地运政机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垄断货源、欺行霸市。
第二十九条 承运人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货物灭失、短缺、损坏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三十条 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限运、凭证运输的物资和危险货物以及超高、超长、超宽、超重货物,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准运手续后,方可运输。

第六章 汽车、摩托车维修
第三十一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分为甲、乙、丙三类:
(一)甲类是指能从事汽车整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维护、小修的汽车大修企业;
(二)乙类是指能从事汽车维护和小修的汽车维护企业;
(三)丙类是指能从事汽车专项修理或者摩托车维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二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的经营范围,由县以上运政机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核定发牌。维修业户应当按照运政机构核定的范围挂牌经营。维修从业人员应当持运政机构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实行公平竞争,车主可以自行选择与车辆维修类别相应的维修业户进行维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车主到其指定的维修业户维修车辆。
第三十四条 维修业户应当按照维修技术规范、标准维修车辆,并做好维修记录。汽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和小修实行维修合格证制度。
第三十五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维修业户应当负责赔偿。
第三十六条 营业性运输汽车按期或者按里程实行二级维护制度。

第七章 搬运装卸
第三十七条 搬运装卸是指在车站、港口、厂矿、库场等货物集散地从事的营业性搬运装卸作业。
第三十八条 货主和承运人可以自行搬运装卸货物。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搬运装卸队伍从事营业性搬运装卸作业的,纳入道路运输管理。
第三十九条 从事搬运装卸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当地运政机构核准的范围进行作业。
第四十条 从事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自己拥有的搬运装卸设备和技术条件承接适应的货物搬运装卸业务,并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车辆标记吨位操作。搬运装卸的货物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照货物包装上标明的要求进行作业。因操作不当或者延误搬运装卸造成货物
灭失、短缺、损坏或者延误运输时间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四十一条 托运人在货物中夹带危险物品,致使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的机具、设备损坏及造成其他直接经济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应当负责赔偿。由此造成托运人货物损坏的,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不负责赔偿。
第四十二条 从事危险货物或者大型特种物件搬运装卸作业的,必须具备专业搬运装卸工具和防护设备,持有县以上运政机构核发的特种或者危险货物搬运装卸作业证。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不正当手段垄断搬运装卸货源,不得强行搬运装卸。

第八章 道路运输服务业
第四十四条 道路运输服务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道路运输服务的客货运输场、站(中心),客货运代理、配载、中转、联运、货物包装,运输信息服务,货物仓储,营运性客货运停车场(站)、营业性教练场、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以及车辆检测、清洗、租
赁等。
第四十五条 从事客货运输代理、联运的经营者,应当以承运人身份对旅客或者货主承担民事责任,在发生客货运输事故需赔偿时,应当先行赔偿;在向旅客或者货主履行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第四十六条 客货运输场、站(中心)和营运性客货运输停车场(站)的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由所在地运政机构归口管理。
营业性教练场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条件。运政机构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七条 客运场、站(中心)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设施、设备,为旅客提供方便,在购票、候车、托运行包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进站客车提供配客、停车、发车等经营条件。
营业性客货运输场(站)未经原批准建立的运政机构同意,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和经营规模。
第四十八条 从事运输信息服务经营者,应当对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负责,因信息误差使运输车辆空驶或者旅客、货物延误运输,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四十九条 从事货物仓储保管的经营者提供的仓储场地及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要求和有效期限,对货物分类存放,保证货物完好无损;造成货物灭失、短缺、损坏的,应当负责赔偿。
第五十条 营业性洗车场的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有专用场地。不得利用道路等公共场所进行作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拦截车辆强制洗车。
第五十一条 车辆检测站是独立的、社会化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与行政机关在经济上脱钩。车辆检测站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如实提供检测结果。车辆检测站的设立,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归口管理。
第五十二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汽车、摩托车驾驶员的培训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技术标准、教学大纲以及管理办法,规定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人员条件,并实施监督检查。
培训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应当按照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制订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报考驾驶员应当持有培训合格证方准参加公安机关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公安机关核发驾驶证。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的驾驶员,应当持运政机构核发的上岗证上岗。

第九章 价格、交通规费和票证
第五十三条 道路运输价格,国家有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由自治区物价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核定颁布执行。
第五十四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道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
第五十五条 道路运输证件、客票、货票、费用结算凭证等票证,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印制核发。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前款规定的统一票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倒卖和非法转让。
第五十六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中应当明码标价。从事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运输车辆内张贴客运票价表。在道路运输经营中发生的各项收费应当给付相应的有效票证,不给付票证的,旅客、货主和其他服务对象可以拒付费用,并可以向当地
运政机构举报。
第五十七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八条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有权依法检查、制止、纠正和处理道路运输违法行为。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可以在征费稽查站或者到经营单位、搬运装卸、维修作业站(点)以及客货运输场、站(中心)等,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运输标志、经营范围、运价、票证、交通规费缴纳情况、客货运输商务活动、汽车和
摩托车驾驶员培训等实施监督检查。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和阻挠。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可以采取暂扣违法经营者的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和其他作业工具,并责令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到指定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接受处理:
(一)不按规定承运限运、凭证运输物资和危险货物的;
(二)使用报废车辆从事客、货运输的;
(三)偷逃、拖欠交通规费的;
(四)无《道路运输证》或者不接受处罚的;
(五)无经营许可证从事营业性车辆维修、搬运装卸的。
当事人按规定接受处理完毕后,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应当返还暂扣物品。逾期不接受处理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条 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和持有道路运输检查证件。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的稽查专用车辆应当安装国家规定的专用标志和灯饰。
第六十一条 参与道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政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责令其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按照规定申领经营许可证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
(二)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报废车辆从事道路运输或者从事汽车、摩托车驾驶员培训的;
(三)使用拖拉机从事客运的;
(四)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方式、种类以及项目经营的;
(五)以不正当手段垄断搬运装卸及货源,强行搬运装卸、欺行霸市,非法设置营业性教练场、洗车场,强制洗车或者利用公共场所洗车的;
(六)不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训汽车、摩托车驾驶员,滥发培训合格证的;
(七)涂改、伪造、倒卖和非法转让经营许可证、客运线路牌、客票、结算凭证、培训合格证的;
(八)按照规定需持证上岗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违反前款第(七)项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扣押、吊销《道路运输证》或者经营许可证:
(一)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合并、分立、停业、歇业、迁移、改名不按照规定办理报批、备案手续或者不接受经营许可证审验的;
(二)不按照规定携带《道路运输证》、挂牌经营、明码标价或者收费不给付相应票证的;
(三)车辆不按照规定悬挂标志或者无证承运限运、凭证运输物资、危险货物和超高、超长、超宽、超重货物以及不执行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运输任务的;
(四)不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站点、时间、班线运送旅客或者在城镇站点外沿街招揽乘客,中途无故变更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送的;
(五)出租汽车不按照租车人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不使用计价器或者不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结算运费的;
(六)出租汽车异地经营客运或者待租拒载的;
(七)出租汽车未经租车人同意,招揽他人同乘的;
(八)客运车辆强行拉客、超载的;
(九)车辆检测站使用不合格的检测设备,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不如实提供检测结果的;
(十)维修业户不按照维修技术规范、标准维修车辆,乱发维修合格证的;
(十二)营业性客货运输场(站)未经原批准建立的运政机构同意,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和经营规模的。
第六十四条 不按照规定缴纳道路运输规费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并按日收取应缴规费额5‰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扣押《道路运输证》或者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五条 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对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必须使用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印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
罚没款一律上缴国库。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的交通主管部门或者运政机构决定。
在一次运输过程中,同一违法行为已由一个主管部门作了罚款处罚的,其他部门或者机构不得重复罚款。
第六十七条 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的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二)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的;
(三)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的;
(四)侵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人身权利的;
(五)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第六十八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运政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准许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或者单项管理规章。
第七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7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呼政办发[2003]3号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呼伦贝尔市有关单位:  现将《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为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提高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呼伦贝尔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条件 (一)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部门和单位机关的工作人员。如多数审批项目属于本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确需抽调下属事业单位人员进驻服务窗口工作的,经审查同意可以抽调。 (二)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在本部门和单位工作3年以上的正式干部,是本部门和单位确定的业务骨干,业务素质强,熟悉部门和单位所设窗口业务,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三)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政治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好,抽调干部尽可能年轻化。 二、选派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程序 (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于每年10月30日前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填报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申请表(附后)。 (二)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申请表后,进行综合考察,提出是否同意进驻服务窗口的明确意见。 (三)进驻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经审核同意确定后,派出部门和单位应提前安排其到本部门和单位审批项目涉及到的相关科室熟悉业务,到服务窗口了解审批事项的运行程序和工作制度,使之能较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本部门和单位的审批业务。 三、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限和要求 (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实行轮岗制,工作时限一般为一定一年。每个单位服务窗口要确定2名工作人员,其中要确定一名服务窗口负责人。 (二)因特殊原因,派出单位中途需要更换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或临时顶岗换人时,应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更换。 (三)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或有违规违纪现象,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换人要求时,派出单位应及时更换工作人员。 四、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待遇 。 进驻服务窗口工作的人员人事关系不变,身份性质不变,享受原部门和单位工资福利待遇。 五、进驻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管理 (一)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满一年的,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出具鉴定并送达派出部门和单位,进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和晋升的依据。 (二)派出部门和单位在评定职称或晋升职务时,要优先考虑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时,要优先安排好服务窗口工作人员。 六、本办法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申请表
┌─────┬───┬────┬─────┬──┬───┬──┬───┬──────┐ │ 姓 │性 │ 出 生│ 毕业院校│ 党│ 参加│ │ │ │ │ 名 │别 │ 年月 │ 及学历 │ │ 工作│ 职│ 联系│ │ │ │ │ │ │ 团│ 时间│ 务│ 电话│ 昭 │ │ │ │ │ │ │ │ │ │ / │ │ │ │ │ │ │ │ │ │ 片 │ ├─────┼───┼────┼─────┼──┼───┼──┼───┤ │ │ │ │ │ │ │ │ │ │ │ ├─────┼───┴────┴─────┴──┴───┴──┴───┴──────┤ │ 在单 │ │ │ 位负 │ │ │ 责的 │ │ │ 主要 │ │ │ 工作 │ │ ├─────┼───────────────────────────────────┤ │ 现实表 │ │ │ 现及近 │ │ │ │ │ │ 两年考 │ │ │ │ │ │ 评结果 │ │ │ │ │ ├─────┼───────────────────────────────────┤ │所在部 │ │ │门和单 │ │ │位意见 │ │ │ │ 年 月 日 │ ├─────┼───────────────────────────────────┤ │市行.政服│ │ │务中心管 │ │ │理委员会 │ │ │办公室 │ │ │ 意见 │ 年 月 日 │ ├─────┼───────────────────────────────────┤ │ 备注 │ │ └─────┴───────────────────────────────────┘
呼伦贝尔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根据呼伦贝尔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服务项目,是指现行的各项市级行政审批、核发证照、审核上报以及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行政行为。 第四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服务项目的确定、调:整和协调、管理。 第五条 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项目依照“合法、合理、便民、配套”的原则确定。 (一)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项目,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二)办事程序的设定应包括项目办理的全部过程。 (三)申报材料应包括项目办理过程中法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依据。 (四)承诺时限应在法定的期限内根据项目办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缩减。 (五)项目的收费须提供合法、有效的收费文件和许可证。 第六条 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一)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部门和单位依法设立、取消或部门和单位间,调整、变更服务项目,应及时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申报。 (二)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部门和单位均可根据服务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提出调整和改进的意见。 (三)调整和改进的服务项目,须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 服务项目确定、调整、变更,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运作程序和工作制度须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八条 服务项目实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公开。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单位要将“六公开”内容制成活页资料,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咨询服务,回答咨询时必须一次性告知。 第九条 服务项目实行“一厅式”服务、“一站式”办理。 (一)各项服务项目均应按“能进则进、一事一地”的要求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项目,各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另行受理,对外实行一个窗口。 (二)服务项目的受理、审核、缴费、核发证照、批准文件、转报等环节,均须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办理。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确实无法办理的,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负责全过程运转,按承诺期限办结并答复。暂未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和单位,涉及到本部门和单位的服务项目,由确定的具体经办科室和人员负责全过程运转,按要求办理并答复。 (三)依法调整项目收费及变动相关手续,应报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服务项目公布为免费的,一律不得收费。 第十条 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办行政服务中心 (大厅)的部门和单位,须根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服务项目的运作要求,对内部科室之间、内部科室与服务窗口之间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做必要的调整,衔接好相互间的工作。按照“充分授权、既受又理’’的要求,须授予窗口和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权。 第十一条 为方便服务窗口工作,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开办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门和单位须刻制和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的决定》已经2013年10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张庆军
2013年10月17日    



                  
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



  (2001年12月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发布 根据2005年1月1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的决定》修订 根据2010年11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根据2013年10月17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和《安徽省失业保险规定》(省政府令第126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 失业保险实行市级统筹,统一制度和政策,统一基金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的失业保险工作。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市、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

  市经信委、工商、地税、财政、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第五条 单位和职工应当依法承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义务。职工失业后,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条件的,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二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六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财政补贴;

  (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七条 单位按照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按月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按照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一按月缴纳失业保险费。

  单位缴费基数不得低于本单位全部参保职工当期个人缴费基数之和;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百分之六十计算,超过百分之三百的,超出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第八条 单位应当按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失业保险费缴纳数额,按月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税前列支;职工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缴费单位应当每年向本单位职工公布全年失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按照每年实际征收的失业保险费总额的百分之五上解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

  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申请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调剂后仍不足的,地方财政予以补贴。

  第十条 失业保险基金应当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监督。
  
  失业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十一条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三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医疗救助金;

  (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遗属的抚恤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住院分娩的失业人员的生育补助费;

  (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费;

  (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七)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条 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所需资金按照不超过当年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总额的百分之十二从失业保险基金列支。市、县(市)失业保险机构在编制年度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时,同时编制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助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使用计划,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 失业人员应当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依据其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计算:

  (一)满一年不足五年的,每满一年,享受三个月失业保险金;

  (二)满五年不足十年的,在享受十二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自第五年开始计算,每满一年,增加二个月失业保险金,合并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
 
  (三)满十年以上的,在享受十八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自第十年开始计算,每满一年,增加一个月失业保险金,合并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第十七条 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又失业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重新就业后的缴费时间核定其本次应当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其前次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十八条 1999年1月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前,职工的连续工龄视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按规定职工所在单位应当缴纳而未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应予补缴。

  第十九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为本市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六十五,但应当高于本市市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二十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一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按规定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金;向其遗属发给八个月的全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一次性抚恤金。

  第二十二条 单位招用的农村户籍职工,比照城镇户籍人员政策缴纳失业保险费用,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按照城镇失业人员的有关规定办理失业登记手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认定后,从次月起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第四章 失业人员管理

  第二十四条 失业人员管理,纳入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职工失业后,单位应当及时为其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编制失业人员花名册连同档案材料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报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职工个人应当持原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自终止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的,视为放弃领取本失业期的失业保险金。

  第二十六条 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金申领手续,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确认,自次月起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由市、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职工、失业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域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其失业保险金和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失业人员跨省流动的,其失业保险金和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第二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退休条件的,由本人申请,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失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向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单证,致使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失业保险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追回损失的失业保险基金,并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时追回,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并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市、县(市)、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由财政拨付。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4月1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6号发布的、1998年9月17日合肥市人民政府第69号令修正的《合肥市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